项目名称: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发布“揭榜制”科技创新榜单
各有关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探索以“揭榜制”方式开展科技项目的部署安排,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昆明市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技需求,加快解决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瓶颈的技术问题,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拟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揭榜制”攻关并发布榜单(附件1),现就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揭榜要求
1、申报揭榜单位注册登记住所须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本次项目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项目负责人无年龄、学历、职称要求。
2、申报揭榜单位和合作单位,以及项目组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申报揭榜时须签署诚信承诺书。
3、申报揭榜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揭榜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4、凡提供的申报揭榜材料涉及内容应不涉密。
二、项目管理
1、预算管理:申报揭榜时参照《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附件2)、《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提纲》(附件3)编制预算申报书。
2、实施管理: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设置“里程碑”节点,每个“里程碑”节点包括:
1.阶段性攻关内容;
2.完成时间节点;
3.对应完成指标。
项目管理单位及项目服务机构根据“里程碑”节点攻关进度及完成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对实施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确因无法继续实施的及时终止实施。
3、考核验收:项目完成后,由市科技局会同省科技厅、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成果最终应用重点单位组织专家对照合同书(军令状)约定,在真实应用场景下,综合运用实地勘察、应用环境检测、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开展考核验收。
三、揭榜流程
1、申报揭榜:有意向的申报单位,结合榜单具体需求及自身能力,填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4),于截止时间前,发送至项目所属领域对应邮箱。申报阶段仅通过邮箱报送申报材料,暂不提交纸质申报材料;待项目初审通过后,我局再另行通知项目单位开展系统申报及报送纸质申报材料。
2、评榜公示:根据申报揭榜情况,市科技局会同省科技厅、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成果最终应用重点单位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评审,择优提出拟支持项目,向全社会进行公示。
3、签署项目合同(军令状):公示无异议的,由市科技局会同省科技厅与揭榜方签订揭榜合同(军令状)。合同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首位,同时结合“里程碑”式节点及考核指标,对考核要求、榜单经费拨付方式、拨付条件、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
四、揭榜时限
采取定期揭榜,揭榜时间共15个工作日,本次申报揭榜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13日17时。逾期不再受理。
五、申报揭榜咨询
(一)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领域
赵磊 电话:63134627 邮箱:kjjggc@sina.com
(二)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领域
李敏 电话:63135478 邮箱:kjjnyc@163.com
附件1:2022年昆明市“揭榜制”科技创新榜单
附件2: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3: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提纲
附件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9月19日
榜单1
无人平台可见光红外多光谱相机系统
及产业化示范
需求目标:针对国内外快速增长的卫星、飞艇、无人机等无人平台实时监测应用需求,依托昆明市雄厚的光电行业基础,打造昆明市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批量的无人平台光学载荷配套产业链。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研制无人平台可见光红外多光谱相机。采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长波红外共8~12个成像通道。开展百万像素级高性能、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短波红外探测器国产化研究。
2.开展相关的基础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多通道相机高指向精度和高配准精度光机装调技术研究,相机低成本检验试验技术研究,图像压缩和地面接收恢复技术研究,地面配套服务技术研究等。
3.开展系列支撑的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包括:超大视场鱼眼式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光学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光谱细分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四种光电探测器的成像电路组件关键技术研究;辐射定标机构关键技术研究;主控电路关键技术研究;电源及故障自诊断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低成本光学载荷分系统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
4.申请发明专利6项(含)以上,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实现销售收入不少于20000万元。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2
工业与安防信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需求目标:面向未来智慧城市、边防管控及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信息感知的需求,研究能在室温工作的、具有行业共性支撑作用的特种红外光电子器件关键技术,研制3种以上的特种红外光电子器件,开发后端应用传感器,连通、打造、键全光电传感器系统全产业链,并探索并实现供应链国产化。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具有雨、雾及沙尘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全天候目标的探测及识别能力。光电子器件像素规模650×512或以上,响应波长范围覆盖0.7μm-20μm,较大黑体峰值探测率≥2×1012cm.Hz1/2W-1。
2.实现传感器制备的国产化替代。形成集材料芯片工艺、器件封测及光机电设计加工一体化的传感器制备的国产化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出系列光电传感器,某型传感器技术及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并在2种或以上的应用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3.建成特种红外光电子器件及传感器制造生产线。相关产品及技术服务收入累计1亿元或以上,完成申请发明专利3项及以上,实现实用新型专利5项及以上,实现软件著作权2及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10篇。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3
机场物流行业多维特征智能识别处理装备关键技术研制及应用
需求目标:针对智慧机场建设对旅客及其行李、容器多维度识别、检测、自动处理的旺盛市场需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旅客行李相关多维度自动识别、处理装备及其关键技术;识别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条码识别、RFID识别、OCR识别、图像识别、3D识别、MCS识别等。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增强识别算法软件研发及应用。行李、容器标签排异后RFID和条码综合识别率不低于99%。针对RFID和条码识别后无法识别的行李开发高性能的OCR和MCS增强识别软件算法,进一步提升识别率。
2.行李及容器外观识别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行李2D多角度图像采集及分析;实现行李外观3D点云尺寸识别检测、重量、输送位置等多维度数据自动采集及建模;采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行李处理决策模型,实现行李自动分拣处理过程中的可输送性及载入模式的智能决策。多维度外观识别数据可支持行李姿态的自动调整以及分拣完成后的容器自动处理与装载。同时可支持行李处理全程跟踪监管和行李破损追溯。
3.多维特征智能识别处理装备研制及应用。依据使用场景要求将行李标签条码识别、RFID识别、OCR识别、MCS识别、外观识别等技术融合,研发支持单项或多项识别技术的系列化识别集成装备以全方位满足不同规模的市场需求。所研制装备包含相关机械及电气设备、与其它第三方物流设备的兼容接口、行李识别多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智能旅检相关装备研制及应用。将条码识别、RFID识别、行李及其容器外观感知技术融合一体,研发系列化智能旅检装备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含相关机械设备与接口,支持与其他第三方安检设备连接。
5.申请发明专利5项(含)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含)以上,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现销售收入不少于9000万元。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4
燃料电池Pt基电催化剂制备技术研制
与放大试制工艺开发
需求目标: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成本高、寿命短、批量一致性差的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燃料电池Pt基电催化剂制备技术,获得试制放大高批量一致性关键工艺,通过“贵金属--前驱体--催化剂--应用--回收”全生命周期循环模式降低催化剂生产成本,实现其在膜电极或电堆中的适配验证和应用推广。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产品技术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0.1M高氯酸溶液中,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50m2/g,质量比活性MA≥0.5A/mgPt@0.9VIR-free,3万圈电压循环扫描(0.6-0.95V、扫描速度0.1V/s)后ECSA和MA衰减≤20%;膜电极上贵金属总用量≤0.20g/kW@0.63V,膜电极上MA≥0.35A/mgPt,3万圈(0.6-0.95V,方波加速测试)后MA衰减≤40%;基于≥5kW电堆在车用工况下测试2000h后额定功率衰减≤3%。
2.批量制备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单批次产能≥1000g;批次一致性≤±8%;量产成本≤(贵金属现货价格*PGM wt%+35)元/g;废催化剂中Pt回收率≥98%,每克Pt回收成本≤8元/g;
3.知识成果和实际应用获得明显成效。申请发明专利3项(含)以上;项目实施期间实现催化剂销售超过10kg,销售收入累计超500万元。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5
电池锂资源回收利用及高性能锂材
制备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需求目标:针对储能电池中锂金属资源需求的增长、退役电池再生处理及锂材产品性能等要求的提升,开发金属锂二次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锂金属负极材料改性优化技术和高性能金属锂材制备生产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储能电池锂资源为核心,既保证锂金属资源的供应,同时化解退役电池潮带来的困惑,助力昆明市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业链,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确立锂资源再生技术及高端锂材的竞争制高点。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建成高性能锂带产线。锂带年产能≥300吨;锂带厚度范围0.1-4.0mm,超薄可达0.05-0.1mm;锂带宽度范围4.0-123mm,超宽可达123-200mm;锂带厚度、宽度公差精度符合锂带国标GB/T 20930—201的要求;吨锂能耗≤ 10000kWh/t;金属锂回收率≥99%。
2.建成锂资源回收产线。研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废旧锂电池中金属锂二次资源化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年处理能力大于1万吨,锂回收率≥95%。
3.申请专利8项及以上,其中发明专利不低于3项;公开发表相关科技学术论文6篇及以上,服务企业数量10家以上;开展技术技能培训200人次及以上。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6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微晶铝基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需求目标:针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产业协同加速、高效批产的迫切需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铝基关键基础材料,突破铸轧法制备高端动力锂电池正极铝基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替代传统热轧技术,解决铸轧法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铝基材料存在的阻隔性低、粗晶、板型差、涂布能力不达标等共性技术难题,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铝基材料的产业化生产。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铝基材料实现产业化生产。实现9μm厚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铝基材料针孔数为0个/㎡(d>0.1mm);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铝基材料铸轧板晶粒平均尺寸稳定控制在30μm,成品铝基材料微晶尺寸≤5μm;力学性能实现突破,9μm厚度铝基材料抗拉强度≥250MPa,延伸率≥2.5%;9μm厚度铝基材料电阻率≤3.2μΩ.cm;在线板型控制≤10I;表面达因值≥34dyn;极薄双光铝基材料实现稳定轧制。
2.申请发明专利5项(含)以上,制定技术标准5项(含)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7
菲牛蛭活性成分规模化提纯的关键技术研发及新场景应用
需求目标:针对菲牛蛭目前主要作为中药饮片,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应用场景单一、用量少、市场空间有限,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的核心问题,扩大菲牛蛭产品的市场用途,开发菲牛蛭活性成分的新型提取制备工艺技术;系统开展菲牛蛭肽类和小分子非肽类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高端日化用品;研究菲牛蛭活性成分在皮肤科外用药、新适应症口服药的创新应用,实现菲牛蛭产品在大健康产业的多场景应用。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实现菲牛蛭提取物量产。搭建菲牛蛭活性成分的新型提取制备工艺的实验平台和生产示范平台,实现对无臭、低敏、高活特性的菲牛蛭活性提取物,每年不低于500kg的量产目标。
2.建立菲牛蛭有效成分指纹图谱。完成菲牛蛭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采用HPLC指纹图谱法制订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3.开发高端日化产品。在突破菲牛蛭活性成分规模化提纯及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美白祛斑、健发养发等功能性高端日化系列产品不少于3款。
4.开发新剂型菲牛蛭新药。采用新型制剂技术,增加新药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减少胃肠道对活性成分的降解;完成2个新药品种成药性评价,1个品种临床前研究。
5.制定标准,申请专利。参与制定提取工艺或产品标准不少于1项,申请发明专利3-8项。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8
基于AI/5G建设智慧专科共享平台
需求目标:针对目前医疗专科服务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质控/监管/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共性问题。整合专科一流医疗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医疗”开发一套区域性且可辐射东南亚的医疗专科智慧共享平台。建立行业标准、考核评价监管体系;解决当前专科领域共性难点、痛点;解决临床实际需求(科研/管理/业务/服务)与信息化建设脱节问题。改进医疗服务本身存在的不精准性/不确定性/不合理性,体系可复制与推广,促进产学研用联动,提升临床医学科研转化能力。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技术指标
(1)智慧化水平。
①信息化底座建设数据结构化率达100%;专科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初期达6级,中后期达7级;
②数据中心建设初期≥10个,中后期≥40个;
③建立有自主产权适用于精准医疗的AI诊疗模型1-2项,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大于80%。
(2)专科化水平。
①制定专科诊疗规范及标准2-5项,专科标准操作流程≥5项,并推广应用。制定专科疾病/并发症危险因素控制指南/共识≥2项,防治专科并发症指南/共识≥5项,实现防治关口前移并推广;
②开展跨区域质控数据比较研究1-2项,开展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1-2项,研究成果及数据分享;
③专科疑难杂症救治及操作技术推广≥20个中心。
2.经济指标
(1)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①平均寿命基于原始数据增加≥2岁;
②专科慢性病患者每年住院率下降10%,再住院率下降10%,危重并症年发生率下降10%,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0%;
③严重并发症的知晓率提升50%,治疗率提升30%。
(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效能25%,降低整体服务成本15%。
3.其他指标:
(1)发表论文、专著≥5篇;
(2)申请软件著作权≥9项,发明专利/获授权≥5个;
(3)人才培养:博士2名,硕士3名,技术职称提升5名。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9
滇中高山高品质林下西洋参种植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
需求目标:项目围绕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会确定的发展重点,立足于云南省森林资源和林下优势,以《昆明“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场发展需高品质西洋参为导向,针对昆明市华山松林下西洋参种植缺乏生产技术规程及应用示范的现状,按照创新链支撑产业链的思路,研制林下有机西洋参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药材优质、可控和可追溯。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研制林下有机西洋参生产种植技术体系。构建西洋参林下有机种植技术联合体1个,研发西洋参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西洋林下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编制林下西洋参种苗生产技术规程(SOP)1套、林下西洋参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SOP)1套;建立集成创新示范基地,为昆明市及云南省推广西洋参林下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提供生产技术规程与示范样板。
2.集成林下西洋参种植关键技术及示范。建设种质资源圃5亩、林下西洋参良种繁育基地100亩、林下西洋参种植示范基地200亩、辐射带动500亩。
3.成果和成效。申请专利3项(含)以上;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就地解决200人从业;实现销售收入不少于1500万元。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榜单10
云花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提升及数字经济推广、应用示范
需求目标:项目立足于云南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以市场发展需要花卉产业为抓手,针对云南省花卉产业品种相对落后、拥有的自主产权较少,优质产品少、不成规模,缺乏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数字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按照花卉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思路,通过数字赋能、搭建数字花卉物联网服务平台、打造全方位的金融保险产品体系等方式,建设形成花卉元宇宙创新经济圈、价值圈,最终实现以行业标准制定、品种研发推广、大数据及供应链体系、金融保险、智慧物流5大服务为核心支撑的云花产业布局新形态。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经济效益
(1)搭建数字花卉物联网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1-2个花卉示范种植基地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
(2)搭建数字花卉产业服务平台。通过科学化、数字化指导种植、管理,实现鲜切花A级产品率提升,水肥节约、农户收益增长。
(3)搭建数字花卉种植技术服务平台。输出一站式技术服务,降低花卉种植投入成本和种植风险。
2.社会效益
(1)探索构建“花卉产业大脑”、“花卉元计算中心”。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花卉区域专业化生产布局、标准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数字花卉标准化种植知识库。通过全面引入标准化理念,探索鲜切花本地生产技术,为规范行业生产标准,产出优质鲜切花奠定基础。
(3)建立“产学研用”全价值应用转化体系。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广泛深入合作关系,形成“研究有市场参考,目标有落地场景,场景有经济价值,收入反哺实验开发”的全价值转化应用体系。
(4)构建数字花卉病虫害知识库。运用数字化工具辅助花卉种植者进行花卉病虫害识别及防治,为广大农户提供智能数据服务。
(5)软件系统研发。在花卉育种、育苗、种植生产、采后处理、包装、交易等环节研发数字化工具。申报知识产权不少于8个。
(6)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模式。
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展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于-云南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云南高新认定、昆明高新认定、高企培育入库、云南省双软评估、云南高企申报、云南企业资金类项目申报(前期不收费)、IT资质认证、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
云南展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云南省国家高新认定、云南高新认定、昆明高新认定、云南高企申报、高企培育入库、云南省双软评估、云南企业资金类项目申报(前期不收费)、软著、专有权利和利益申报、商标注册、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ISO体系认证(三体系,20000+27001),CS系统集成、ITSS、3A、科技项目等相关服务。九年本地化专业服务,请认准展贤咨询!联系电话:15198893328周老师。
云南展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10月14日
详情请关注我们